家鄉味,家鄉味,老天,真的是家鄉味啊!終於被我做出來了,好高興喔~
我的食譜是參考藍賽珍女士的街邊風味小食這本書,然後自己再做一些修改的。沒想到第一次做就成功了,太高興了我。
材料(三人份)
麵條:
250g 中筋麵粉(all purpose flour)
1/4小匙鹽
1顆蛋
80ml水
肉燥:
2大匙油
1大匙蒜蓉
200g豬絞肉
2朵香菇(浸軟,切絲)
湯頭:
1大匙油
1/2大匙蒜蓉
50g小魚乾(洗淨,瀝乾。我沒加雞粉,但是我用了兩倍份量(一大把,一定超過100g)的小魚乾)
2L水/高湯
雞粉一小匙(可加可不加)
1/2小匙鹽(調味用的)
肉燥調味料:
1大匙油
1大匙蠔油
1/4小匙老抽
1/2小匙醬油
1/4小匙麻油
1/8小匙胡椒粉
1/2杯水(我沒加)
1/4小匙糖(我自己加的)
配料:
50g 小魚乾(洗淨瀝乾,小火炸至酥脆,備用)
2大匙蔥油酥
青菜適量 (洗淨,燙好備用)
我的小魚乾是媽媽從馬來西亞帶過來,已經處理乾淨的,跟在這裡買的不一樣,不過我想應該沒關係吧。要是有空的話就自己處理一下,不然應該也沒差。
馬來盞辣椒醬:
我自己是用媽媽從馬來西亞帶過來的馬來盞辣椒醬,但是如果你家裡沒有的話也可以自己做,這個很簡單,就,小辣椒+馬來盞+青檸檬汁+少許鹽,盅爛後再加一點點的湯就可以了。
做法
麵條:
將麵粉放進大碗裡,加鹽,然後再加蛋跟水,麵團揉至光滑不粘手,蓋上濕紙巾休麵半個小時。
麵團揉到這樣就可以了。
我通常會趁這個時間準備其他材料,當所有材料都準備好之後,麵團也就休好,可以開始壓麵了。這次是我的壓麵機第一次上工,所以,壓麵的時候心情也是戰戰兢兢的,超怕壓不成功,還好出來的效果還算不錯,哈。
我壓到3,但是感覺還是太薄,不是我想要的口感,下次試試看4好了。
麵條煮好要用冷水冲一沖,口感才會好,然後就可以放進碗裡備用了。
湯頭:
熱油爆香蒜蓉,小魚乾,等香氣開始傳出就可以加水/高湯以中小火煮至少30分鐘了。我不想加雞粉,所以我丟了了兩倍份量的小魚乾進去熬湯。湯頭熬好試味道,不夠鹹的話就要加鹽。
爆香蒜蓉和小魚乾。
香菇肉燥:
熱油爆香蒜蓉,蒜蓉開始變色,傳出香味後,加豬絞肉繼續翻炒,炒至絞肉變色後加香菇絲,然後把其他調味料也一一加進去攪拌均勻。加水(我沒加),蓋上鍋蓋煮至收汁,盛起備用。
煮好的香菇肉燥。
其他配料:
這個時候就可以來準備其他配料了。油蔥酥和小魚乾都要用小火慢慢炸至酥脆,然後以大火搶酥逼油,盛起備用。青菜洗淨,瀝乾,燙好備用。
炸好的小魚乾。
組合:
燙好的麵條放進大碗裡+湯+青菜+香菇肉燥+炸好的小魚乾+油蔥酥,一碗熱騰騰的麵粉粿就完成了,哇哈哈哈!再加上媽媽從馬來西亞帶過來的愛心辣椒醬,我的天啊,我的眼淚都快流下來了~